
好久没在头条上发文章了,最近有读者问我都在忙些什么。说实话,写历史多年后,我越发厌烦那些华而不实、缺乏事实依据、专门用来忽悠人的文章风格。于是这几年,我把笔触更多地转向一些实在的话题,比如古代兵器、火炮,或者文字、衣食住行之类的内容。虽然写了不少,但在头条上发得却不多,这也是真实情况。
言归正传,今天咱们聊聊最近很热门的日本安倍家族。作为历史作者,我不会涉及当下的政治,只谈古代故事。其实,安倍家族和中国的渊源非常深远,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。
怎么说呢?大唐开元五年,当时日本第八次遣唐使出航,船上有一位重要人物,正是安倍家族的始祖。他从今天的大阪,也就是古时的难波港启程,同行的还有一个在中国历史书上赫赫有名的人物——吉备真备。两人都是那个时代渴望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青年才俊。就在开元五年的九月,这支使团抵达了洛阳,见到了当时的唐明皇。
展开剩余67%唐明皇不像现在一些人那样排斥外国人,反而给予了安倍始祖在国子监读书的机会。后来,这位始祖甚至进入了大唐国子监太学,潜心研读《礼记》《诗经》《左传》等经典(那时当然不用考英语和理化),并且在随后的科举考试中顺利中进士。虽说不清楚大唐考官有没有对外国考生格外优待,但他显然表现优异。此后,他被任命为洛阳司经校书,负责整理典籍,官职是正九品下,相当于今天的副科级。
这位安倍始祖颇有些文人雅士的气质,除了认真整理典籍,还喜欢吟诗作对。他甚至与当时名震一时的诗人王维、李白关系不错,还送给李白一件日本风格的裘衣。据说李白很感动,但衣服却没穿过。
安倍始祖在唐朝官场也混得不错。到开元十九年时,他升任门下省左补阙(七品上),这个职位让他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皇帝,为以后更高的升迁打下基础。最终在唐肃宗时期,他担任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,安南就是今天的越南北部,换句话说,唐朝派他去管理越南地区。
期间也发生过一些波折。比如天宝十二年,安倍始祖乘船回日本,途中遇上大风,传闻他被吹落海中。李白为此写下名句:“明月不归沉碧海,白云愁色满苍梧。”表达对友人的惋惜和担忧。
不过其实李白多虑了,安倍始祖平安归国,不久后又返回大唐,还专门给李白回了一首诗:“魂兮归来了,感君痛苦吾。我更为君哭,不得长安住。”大意是我已归来,你怎么不再长安留下?
值得一提的是,安倍始祖在唐朝长期生活,经历了从唐明皇到唐代宗的多个朝代,甚至安史之乱都没促使他回国。几十年后,他准备返乡,还特地去扬州拜访了著名高僧鉴真,挽留他一同到日本传播佛法。
这次归国之旅并不顺利,出海不久遭遇大风,船只被吹往越南沿海,无奈只能返回长安。最终,安倍始祖在唐代宗年间病逝于长安。
有趣的是,中国史料中称这位始祖为阿倍仲麻吕,而日本则称他为安倍仲满。安倍家族此后长期活跃于日本政坛,例如安倍内麻吕曾任左大臣。至于现代,2010年安倍晋三曾公开认祖,称自己是该家族的后代。
安倍家族在近现代依然影响深远。比如晋三的祖父安倍宽,是1930、40年代知名的反战人士。太平洋战争期间,他曾秘密在街头巷尾宣扬反战理念,呼吁放弃战争以拯救日本,最终于1946年因骨癌去世。
晋三的父亲安倍晋太郎,在中曾根康弘内阁担任外相。中曾根康弘曾明确表示:“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且错误的。”
然而,虽有反战的祖父和父亲,安倍晋三却未能完全延续家族的和平主义传统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