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的荣誉室里,一张民警照片陈列其中。照片中的人,身材高大,眼神坚毅,嘴角带着憨厚的笑意——他是严德海,时任杨浦公安分局治安支队巡特警大队大队长。
2005年7月1日,勇闯火海制伏肇事者的严德海,经过9天抢救,不幸牺牲,终年41岁。
为守护人民安全而英勇献身,绝不是一念之间的偶然选择。20年后,记者再次走进他生前工作的单位,走近严德海的战友、同事和家人,探寻英雄警察的深厚底色,探寻公安精神的接续传承。
烈火中的生死瞬间
2005年6月21日深夜,杨浦区延吉一村的居民徐某,准备在家里浇汽油自焚,和警方僵持了两个多小时。
6月22日0时15分,屋里传出“轰”的一声。严德海一脚把门踹开,大叫着“不要动,不要动”,冲入火海。
0时17分,消防队员和其他民警将火扑灭。后来,大家才知道,屋子里放着两桶汽油,徐某泼洒掉了半桶。
就在那两分钟,严德海成功阻止肇事者泼洒剩下的汽油,也制止了一场可能吞噬整栋楼 70 户居民的灾难。但他自己,却被火烤得浑身发红。
那天,其实是严德海的休息日。但一接到警情通知,他便不顾复发的腰伤,迅速赶赴现场。
“我们被火逼到 6 楼,再晚几秒就窒息了。”严德海当年的战友、现杨浦公安分局殷行派出所民警黄俊,对那晚的情形记忆犹新:“等火灭后,严大手臂皮肤耷拉着、滴着油,却还强撑着走到担架旁,被抬上120救护车。”
全身 75% 烧伤、30%三度灼伤,伴随严重吸入性损伤……在医院昏迷 9 天后,严德海永远闭上了眼睛。
英雄不是一时生成的,无畏危险、冲锋在前,是严德海的一贯作风——
2005 年 1 月,眉州路便利店劫持案中,他迎着30厘米长的尖刀,跳过 1 米高的柜台,扑向歹徒;
1996 年,抓捕 “武林高手” 陈坚时,他以迅雷之势夹住对方脖子,让这个连伤20人的散打冠军束手就擒;
1995 年初夏,面对砍死父母的 “武疯子”,他第一个冲进门夺下滴血菜刀……
“他总说‘跟我上’‘让我来’,每次遇到危险,都是第一个带头往前冲的人。”黄俊记得,2005 年那晚,在透出火光的门外,严德海把另一名有伤在身的队员陈勇一把推开,“他自己上去踢门,第一个冲进火海”……
17年的警察生涯中,严德海都是这样做的。“他是一个警察,也就是一个和平时期的战士。危险时他不冲,别人也要冲;他不倒下,别人也要倒下。”严德海牺牲后,他的父亲严连芳——一位在部队度过36年军旅生涯的老战士,这样对媒体说。
“严得很”锻造尖兵
危急时刻“豁得出”,除了勇气,更要有真本事。严德海的神勇无畏,离不开过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。他早年是摔跤运动员,曾代表上海队参加过全国比赛,26岁那年,他进入杨浦公安分局,此后一直没离开过特警队。
 严德海生前旧照(杨浦公安 供图)
严德海生前旧照(杨浦公安 供图)
“严得很”,是伴随严德海特警生涯的外号,承载着队员们又爱又敬的复杂情感。“大冬天零下几度,他让我们只穿单衣拉韧带,必须滴下汗才算完。”严德海的队员、现任杨浦分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陆敏回忆:“谁偷懒,他直接就压上来,当作惩罚。”
当年,严德海制定的训练计划,近乎残酷:夏日正午,带着队员穿防弹衣、负重跑,训练裤上的“盐渍能刮下一层白花”;寒冬深夜,拉韧带,40 多岁的他仍能轻松做出 “一字马”。
“平时多流汗,战时少流血”,组织训练时,严德海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。“但我们那时候对他恨得牙痒痒的,后来才懂,这是能救命的道理。”陆敏说。
训练时严厉铁血,但生活中,严德海是把队员当兄弟的老大哥。有队员因执行任务手腕骨折,他每天上门探望,帮助队员料理生活,陪伴康复训练;有队员家人生病,他晚上主动替岗值班,白天就到医院探望……他说,“我是大队长,就是大家的大哥,有责任把兄弟们照顾好”。
“他还要求我们不能只做‘打手’,要做‘文武尖兵’。”黄俊印象深刻。严德海是代表上海参加全国摔跤比赛、获公安系统散打第三名的“硬汉”,字却写得秀气工整,“他每天都写工作笔记,办公桌上总摆着各种法律书籍,还经常组织我们学习”。
为了严明队伍纪律,严德海在对内推行“周末提示”制度,每周五叮嘱队员“不酒驾、不赌博”;定期组织党员生活会,开展一对一的谈心谈话,及时关注队员的思想动态,为年轻队员纾解压力。
在严德海带领下,巡特警大队连续十多年没发生过一起违纪事件,出色完成各项处警任务,堪当“拉得出、冲得上、打得赢”的公安铁军。
“我们不能让英雄的接力棒掉在地上。”杨浦分局特警支队每一任支队长都以严德海精神自勉,为守护城市和人民的安全奉献新的力量。
去年下半年,同样有一人受了刺激,扬言要在居民区纵火。接报后,特警队员、消防队员迅速抵达现场。“我们赶到时,屋内有一个火盆,已经被点燃了,而肇事者躲进了卧室,现场浓烟滚滚,能见度非常低。”陆敏说。
不过,悲剧没再重演。上海公安持续推进的现代化警务建设,让这起似曾相识的警情,在二十年后得到了妥善的处置——特警队员以撞门锤破门,消防队员进屋灭火,借助手电筒确认烟雾内的情况,打开门窗通风,及时控制肇事者,现场没有一人受伤。
“严大所展现的人民警察特质,就是我们的队魂。”现任杨浦公安特警支队政委雷春说,支队特别设立了“严德海班”,每年评选 “严德海式民警”,“要让英雄精神融入日常,激励一代又一代杨浦公安特警。”
传承中灌注平安基石
不止是特警这一支队伍,二十年来,严德海同志的作风和精神,始终在杨浦公安接续传承。
杨浦公安的 “青年讲堂” 上,严德海的故事是必修课。每一位加入的新警,都会看到那段触人心弦的视频:火场外,严德海被抬上救护车时,尽管意识模糊,仍喃喃询问 “群众都疏散了吗”。
严德海的儿子严慈,后来也选择报考警校,现在是新江湾城派出所责任区队长,也在2021年接过了父亲生前使用的警号“038229”。严慈坦言,他曾抗拒跟父亲“作比较”,也不想被父亲的英雄事迹束缚,“但很奇怪,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,我会想起他说的一些话,也会被他的精神所激励”。
严慈管理的责任区,坐落着19个社区和近百家商户,有六所中小学校,有湾谷科技园等大型商业综合体,还有多家互联网头部企业,辖区面积大、人口多元、业态丰富。
为了解决上音实验学校放学期间的拥堵问题,严慈用休息时间把附近的支小马路跑了个遍,再与交警商量,一起开辟了100多个临时停车位,大大缓解了晚高峰时段政和路的拥堵,得到了居民广泛赞誉。
虽然警种不同、职责不同,但严慈觉得,既然戴上了父亲的警号,就要把他没做完的事接力做好:“保护好安全、服务好百姓、守护好城市,我相信他会感到欣慰的。”
 严慈正在开展社区工作(杨浦公安 供图)
严慈正在开展社区工作(杨浦公安 供图)
城市安全治理水平不断提升,社会面治安形势持续向好,是对英雄警察最好的告慰。如今,杨浦公安已构建 “智慧安防” 体系,无人机、机器人等装备投入实战,但严德海留下的“人装结合、以人为主”理念未变。“人民公安为人民”的信念和担当,仍是人民警察冲锋在前、处置危机的关键。
还有一种传承,发生在警营之外。当年受到严德海救助的延吉一村居民,一直与他的家人保持联系;杨浦公安民警们也会走访这些居民,为他们提供帮助,延续前辈用行动做出的承诺。
"严大从未离开,他只是化作了我们每个人肩上的担当。”严德海的战友们说。
恒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